學校背景
地區
九龍城區
宗教
無宗教
就讀學生性別
男女
創校年份
1960
學校費用
資助種類
官立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學校設施
學校師資
已接受師資培訓人數百分率 | 83% |
學士人數百分率 | 94% |
碩士、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 38% |
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 57% |
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 15% |
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 13% |
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72% |
學生班級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3 |
中二 | 3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2 |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3 |
中二 | 3 |
中三 | 3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1 |
語文及教學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史、電腦、設計與科技、地理、歷史(中一至中二)、「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至中三)、音樂*、普通話(中一至中二)、體育、科技與生活*(中一至中二)、視覺藝術*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美學教育、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化學、中史、經濟、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一、物理、體育、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數學、科學
按學生需要開設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科目、跨課程語文學習和跨課程閱讀<br>應用學習:本校提供雙模式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二」為中四及中五學生開設「酒店營運」和「甜品及咖啡店營運」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一」讓中五至中六學生根據其興趣修讀由認可機構所提供的應用學習課程,例如實用心理學、美容學基礎等。此外,本校與職業訓練局合作,為高中同學提供「職專文憑(高中課程)」,完成及達標後可得到資歷架構第四級資格。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史、電腦、設計與科技、地理、歷史(中一至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音樂*、普通話(中一至中二)、體育、科技與生活*(中一至中二)、視覺藝術*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美學教育、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化學、中史、經濟、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一、物理、體育、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數學、科學
按學生需要開設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科目、跨課程語文學習和跨課程閱讀<br>應用學習:本校提供雙模式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二」為中四及中五學生開設「酒店營運」和「甜品及咖啡店營運」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一」讓中五至中六學生根據其興趣修讀由認可機構所提供的應用學習課程,例如實用心理學、美容學基礎等。此外,本校與職業訓練局合作,為高中同學提供「職專文憑(高中課程)」,完成及達標後可得到資歷架構第四級資格。
按照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會為適應較快的學生開設以英語授課之科目。另外,為培訓學生掌握兩文三語能力,本校開設中、英文輔導班及增潤班,並舉辦英文週及閱讀獎勵計劃等活動。
每學年共有兩次考試、兩次統一測驗及各科持續性評估。
強調學生全人發展,重視學生的學業和紀律表現,訓練自學及共通能力。
各科因應學生能力及需要而設計或調適課程,並設學業促進及事務組,推展學務。
同時為提高學習風氣及兩文三語的水平,本校推行「廣泛閱讀計劃」,並設早讀時間。
申請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學業成績40%;操行及態度30%;面試表現20%;課外活動及其他10%。
為中一級新生舉辦暑期銜接課程、迎新日、青苗營及新生家長分享會。本校透過早會分享、班主任課及興趣班等多元方式,增強學生對身體及精神健康的認識,並培養他們積極正面的健康生活習慣。此外,本校已參加健康校園計劃,舉行多元化活動,旨在加強學生抗拒毒品誘惑的決心,同時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抗逆力。
其他資料
本校致力提供均衡的優質教育,使學生得以充分發展個人潛能,達至五育並重;亦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多角度的創意思維及正面的人生觀,以面對各種挑戰,從而邁向充實、有意義的人生,成為負責任,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國民。
本校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同學皆以承擔責任、律己敬人為己任。各科組通力合作,舉辦多種活動如網上自學、訪問、交流、敬師愛生及自律助人活動,營造關愛文化,推動學生發揮自重重人精神,回饋社會,關愛社群,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成為一個勇於拓展、敢於承擔的良好公民。整體學校氣氛充滿和諧喜悅,洋溢一片關愛友好的歡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