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背景
地區
觀塘區
宗教
天主教
就讀學生性別
男
創校年份
1958
學校費用
資助種類
資助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340 |
中五 | $340 |
中六 | $340 |
學校設施
2. 為加強培育學生創意及邏輯思維,並進一步發展STREAM教育,學校已完成重新設計電腦實驗室,並將其命名為「SMART Space」。另外,學校興建的「中國歷史文物展示活動教室」亦剛於2024年落成,透過展示文物引起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興趣,締造更理想的學與教環境。
學校師資
已接受師資培訓人數百分率 | 86% |
學士人數百分率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 49% |
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 41% |
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 16% |
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 16% |
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68% |
學生班級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語文及教學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宗教、體育、視覺藝術、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中國歷史、倫理及宗教、歷史、經濟、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視覺藝術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科學、綜合人文(中二及中三)、地理(中一)
英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經濟、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音樂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數學、音樂、電腦、歷史(中一)
-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及中二)、宗教、體育、視覺藝術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中國歷史、倫理及宗教、歷史、經濟、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科學、地理(中一及中二)、綜合人文(中三)
英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經濟、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歷史、地理、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倫理及宗教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數學、歷史(中一及中二)、音樂、電腦
-
培養學生掌握兩文三語,中英兼擅。於任何時間及地方,英文科及普通話科老師均分別以英語及普通話與學生溝通。微調政策下,初中所有班別的科學科、綜合人文學科(中二及中三)及地理科(中一)均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亦有部份班別以英文教授數學科、歷史科(中一)、音樂科及電腦科。初中學生升讀高中時,亦設銜接課程以協助其適應教學語言的改變。
評核包括學業成績、品行和課外活動表現,以反映學生的全人發展。上下學期各有一次測驗和考試。每學期測驗和考試各佔20%和80%。初中上下學期成績分別佔全學年成績40%及60%;高中則為30%及70%。學校設品學兼優獎、成績優異獎、進步獎和勤學獎等。對於在學習上需要特別支援的學生,調適其學習及應考安排。
由各科主任領導,配合課程改革方向制定教學策略,訓練學生獨立思考、電子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和具有多元智能。老師們通過同儕觀課交流教學心得,達致範式轉移及因材施教。學生可每天到英語閣練習會話及借閱英文書籍。學校鼓勵學生訂立學習目標,組織學習小組分享心得。近年各學科致力在高中推行「拔尖及保底政策」及以「成績預警計劃」加強學生對其個人強項及弱項的了解,藉以提升高中學生在公開試之表現。初中則推行「小班教學政策」,並實踐各科「適異教學」政策,藉此加強初中學生學習根基。
申請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申請入學者須品行優良,方獲考慮。
收生準則以學業成績佔50%、面試佔40%、與學校關係及其他表現10%。
為協助學生順利銜接中學課程及體驗學習生活,本校特別開辦為中一新生而設的暑期銜接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宗教培育、SRTEAM活動、中國文化專題、歷奇體驗及趣味英語活動等,協助他們更易掌握及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中一及中二學生均留校午膳,由家長、老師和學生選擇優質的供應商。體育科及膳食服務督導委員會老師均關注學生健康情況,提供適當資訊及指導,包括量度體重、計算體重指標、檢討飲食習慣及膳食營養價值等。
其他資料
本校本著基督仁愛精神辦學,提供靈、德、智、體、群、美並重的天主教全人教育,令學生的學行均「臻於至善」,並以「力行仁愛」精神服務社會。
學校紀律嚴謹,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融洽。宗教及道德教育委員會統籌早會「精神訓話」、專題講座及工作坊等,培育學生優良品格。每年訂立德育目標,由老師及學生輪流分享與該目標有關的理念、重要性、實踐方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