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背景
地區
黃大仙區
宗教
無宗教
就讀學生性別
男女
創校年份
1969
學校費用
資助種類
資助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320 |
中五 | $320 |
中六 | $320 |
學校設施
學校師資
已接受師資培訓人數百分率 | 75% |
學士人數百分率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 34% |
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 53% |
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 28% |
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 18% |
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54% |
學生班級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語文及教學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地理*、歷史*、科學*、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中三)、普通話、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br>中一開設:資訊素養及運算思維教育*、創客教育初階課程*; <br>中二開設︰創客教育進階課程*; <br>中三開設︰人工智能(AI)課程*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物理、化學、生物、中國歷史、地埋、歷史、經濟、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設計與應用科技;<br>多元學習節:CLAP-TECH、職業英語、社會情緒學習、語言學習<br><br>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數學(中一至中三)*
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地理*、歷史*、科學*、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普通話、視覺藝術*、音樂*、體育;<br>中一開設:資訊素養及運算思維教育*、創客教育初階課程*;<br>中二開設︰創客教育進階課程*;<br>中三開設︰人工智能(AI)課程*
中國語文、物理、化學、生物、中國歷史、地埋、歷史、經濟、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公民與社會發展、設計與應用科技;<br>多元學習節:CLAP-TECH、職業英語、社會情緒學習、語言學習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數學(中一至中三)*
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
為提升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學校提供充足語文課時,按學生能力分組,加以適切的照顧。學校獲余近卿先生家族「日昇基金」撥款,為英文科增聘兩位外籍英語教師(合共三位),推動各項語文學習活動以豐富英語學習經歷。同時,學校應用不同的學習程式及平台,於課堂以外延伸英語學習。
全年分兩個學期。初中設四次統一測考,部分科目按學生學習表現設計相關的考核焦點,使更有效照顧學習差異。高中全年設兩次考試,亦設每星期的統測日,分階段測考不同學科,使學生更能掌握文憑試的要求及應試技巧。此外,學校就學、教、評作系統的規劃,中英數三科於初中設定學習框架及學習目標,按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焦點培訓及評估。
本校以學生為本,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推動分組教學,並因應學生的能力進行課程調適及評估。而透過「摘星計劃」,則為不同年級成績優異及勤奮的同學,以小組形式提供高階精修課程,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及提升學習能力。學校推行「混合式學習」的教學策略;又全面推行學生「自攜電腦裝置」政策以配合各學科的電子學習及教學。中、英、數三科設立「學習框架」及訂立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此外,本校與各大專院校協作,設計具特色的校本科技課程。在初中設立「資訊素養及運算思維教育」及「創客科」,透過電腦編程,設計及製作智能產品,讓學生發揮創意及提升解難能力。而中一級參與由賽馬會及都會大學帶領的「賽馬會STEAM教育資源共享計劃」,透過不同的STEAM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透過科學及科技了解世界。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支援下,中三級推行AI for the future人工智能教學,緊貼科技發展新趨勢。
申請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甄選準則:學業成績35%;面試表現25%;操行及態度25%;活動及服務10%;獎項5%。
本校為新中一學生舉辦兩個階段的適應課程,七月註冊後以適應升中盡展才華「成長啟航」為主題,八月尾進行提升學術預備新學年。適應課程期間學生認識「余中人素質」,由熱愛生命到貢獻國家,十二句優秀素質目標,配合十二招式余中拳,建立學生的歸屬感和人生目標。透過多元化課程,發掘學生才能,讓學生站在余中舞台,展現光彩。學生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照顧,並學會欣賞自己,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余中為中一學生特設「官子明禮儀之家」計劃,在校內經歷三日兩夜的生活體驗,藉以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學習與人相處,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學校訂立健康校園政策,全面照顧學生身心社靈的發展,包括:體適能、均衡飲食、性教育、媒體素養、疾病防控及環保意識等,指導學生如何實踐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提升抗逆能力。
其他資料
本校以學生為本,致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並因應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提供適切的課程,發揮學生的潛能,使五育得以均衡發展。學校期望學生享受自律而愉快的學習生活,發揚「仁、愛、勤、誠」的校訓精神,並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本校本著全人培育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心智發展。我們透過訓輔整合,建立淳樸的校風,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品德及熱心服務的精神。本校致力提升學生的自我形象,培養學生自律自信,樂觀感恩,讓學生在重視紀律而又愉快的學習環境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