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背景
地區
觀塘區
宗教
無宗教
就讀學生性別
男女
創校年份
1987
學校費用
資助種類
資助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340 |
中五 | $340 |
中六 | $340 |
學校設施
學校師資
已接受師資培訓人數百分率 | 88% |
學士人數百分率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 39% |
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 46% |
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 34% |
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 3% |
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63% |
學生班級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語文及教學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地理*、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中二)、數學*、歷史*(中三)、科學*(中三)、校本課程(初階經濟學*、會計與商業管理*)(中三)、資訊科技*(中三)、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家政*、音樂*、體育*、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
中國語文、中史、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化學、物理、生物、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地理、歷史、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體育、視覺藝術、音樂欣賞、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科學(中一、中二)、資訊科技科(中一、中二)
英國語文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中二)*、數學*、地理*、歷史*(中三)、科學*(中三)、校本課程(初階經濟學*、會計與商業管理*)(中三)、資訊科技*(中三)
-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地理*、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中二)、數學*、歷史*(中三)、科學*(中三)、校本課程(初階經濟學*、會計與商業管理*)(中三)、資訊科技*(中三)、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家政*、音樂*、體育*、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
中國語文、中史、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化學、物理、生物、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地理、歷史、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體育、視覺藝術、音樂欣賞、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科學(中一、中二)、資訊科技科(中一、中二)
英國語文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中二)*、數學*、地理*、歷史*(中三)、科學*(中三)、校本課程(初階經濟學*、會計與商業管理*)(中三)、資訊科技*(中三)
-
重視「兩文三語」的學習氛圍。透過多元化的活動,例如推行每周一天的英語日、主題性的英語周、英語閱讀及朗讀計劃、成立英語大使、張貼英語字咭、名人名言等,提升同學對英語的興趣。為加強學生英語自學的能力,校董會更資助成立設施完備的英語學習中心。各學科亦透過不同形式的英語延展學習,提升學生英語水平。中文科著意提升同學的寫作及演說能力。普通話納入正規課程施教,更舉行普通話日,增加學生運用普通話交流的機會。
每年設第一及第二學期考試,作多元及持續評估。
重視學生兩文三語能力培訓。採取多元化教學模式,增加課堂互動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學。著重均衡而全面的學習,文、理、商、科技兼重。初中積極發展校本課程:初階經濟學(中三)及會計與商業管理(中三)等。各科因應學生情況及社會需要,每年重新修訂教學重點、策略及設計配套如工作紙、網上自學及討論。重視老師專業發展,致力推行課堂研究,共同備課,互相觀課,跨科協作及跨校(本港及外地)教學分享。
申請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成績30%、面試25%、操行25%、課外活動及服務合佔10%,另獎項及特長各佔5%。
七月中旬向中一新生及家長簡介學校;八月下旬舉行中一銜接課程,學生及家長均須出席。隨即展開中、英、數預修課程,並邀請團隊訓練導師教授團隊精神的重要。
舉辦不同形式講座,例如: 參觀食物工場等活動,提醒同學注意食物營養,加強學生對個人衞生的意識。
其他資料
秉承校訓「恒德弘毅」的精神,提供全面、優質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讓學生愉快、積極地學習並持之以恒;培養良好品德及獨立思考能力,實踐對社會及國家的承擔。
校風淳樸,師生關係良好。重視培養學生品德及公民意識;實施雙班主任制,加強對學生照顧、培養良好班風及歸屬感;提供拓闊視野、參觀、交流及服務的機會,建立自信積極的態度。由品學兼優的同學擔任學生領袖工作,樹立模範。又設立多個獎勵計劃,並設課後自修室,供學生溫習。校董會及家長教師會均成立獎學金,獎勵在品學各方面有優異表現的學生。建立健康校園,提高同學對身心靈健康和環保的關注。近年設立「德才計劃」以鞏固學生的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