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背景
地區
元朗區
宗教
無宗教
就讀學生性別
男女
創校年份
2005
學校費用
資助種類
資助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325 |
中五 | $325 |
中六 | $325 |
學校設施
學校師資
已接受師資培訓人數百分率 | 82% |
學士人數百分率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 38% |
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 40% |
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 45% |
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 9% |
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46% |
學生班級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語文及教學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中國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生活與社會、普通電腦、體育、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音樂、普通話(中一及中二)、QTS Stars(中一及中二)、STEAM教育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公民與社會發展、歷史、中國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化學、生物、科技與生活、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體育、視覺藝術、應用學習、日文(中五)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
學生可選擇以英文修讀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經濟、化學、生物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中國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生活與社會、普通電腦、體育、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音樂、普通話(中一及中二)、QTS Stars(中一及中二)、STEAM教育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公民與社會發展、歷史、中國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化學、生物、科技與生活、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體育、視覺藝術、應用學習、日文(中六)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
學生可選擇以英文修讀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經濟、化學、物理
為提升學生的中英文語文能力和興趣,學校採取了不同且多元化的策略來改善學習效能並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熱愛。學校安排小班和分組教學,及各種課後增潤課程。此外,學校聘用兩位外籍老師,安排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活動,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和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
全學年設三次考試,結合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積極使用水平參照模式評量學生表現和安排多元化功課。
為達致全人發展的目標,本校正規課程着重同學於學業和品格的均衡發展,裝備同學面對未來的挑戰。
本校初中設有英語核心及延伸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高中方面,核心科目分設標準課程及延伸課程;選修學科則開設拔尖、增潤課程。我們的課程規劃旨在全方位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我們重視學生品格的培養,本校每天均設有兩節班主任課,讓班主任有充裕時間與同學相處,促進師生關係,協助同學建立自信、學會堅持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每個星期設有週會,安排學術講座、校外考察、音樂、戲劇、體育運動、社會服務、生涯規劃等活動,讓同學體驗多元經歷,探索未來路向,確立正面的價值觀。
申請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評核範疇包括:面試表現 35%;學業成績 35%;操行、參與服務、課外活動之表現及個人專長與才華 30%。
學校為中一學生安排暑期銜接課程。課程包括圖書館課、英文、其他術科及多元潛能發展課程相關的課堂。活動包括團隊建立活動、校園定向活動及師生互相認識等環節,讓學生及早適應中學的學習模式及節奏。學校除著重學術成績,還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平衡身心健康,在不同領域上發光發亮。
其他資料
實踐理想,承擔使命。協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正面和充滿關懷的環境,建立一個能體現手足情、鄰里心、愛國誠、人類友愛的社群;協力為本校成員營造一個修己至善的環境,發揚專業精神。
採用全校參與培育工作模式,強調互相尊重、正面積極與關愛的校園文化。學校透過雙班主任制,老師級集會分享、活動工作坊和跨科課程,培育學生的品格和公民素質,並強調身心平衡發展,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以追求卓越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