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背景
地區
灣仔區
宗教
佛教
就讀學生性別
男女
創校年份
1959
學校費用
資助種類
資助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340 |
中五 | $340 |
中六 | $340 |
學校設施
學校師資
已接受師資培訓人數百分率 | 90% |
學士人數百分率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 44% |
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 50% |
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 9% |
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 15% |
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76% |
學生班級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班級 | 班數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總數 | 24 |
語文及教學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電腦*、視藝*、中國歷史、體育*、<br>音樂* 及<br>中一: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歷史* STEAM教育*<br>中二:生活與社會*、地理* STEAM教育*<br>中三:歷史*、地理* STEM教育*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倫理與宗教、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藝術發展、體育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2024/25學年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數學(中一至中三)*,<br>科學(中一及中二;中三:物理、化學、生物)*;<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公民、經濟與社會科(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歷史(中一及中三)、地理(中二及中三)
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及二,物理*、化學*、生物*<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化學、經濟,生物、歷史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電腦*、視藝*、中國歷史、體育*、<br>音樂*、STEAM教育*及<br>中一: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歷史*<br>中二: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地理*<br>中三:歷史*、地理*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倫理與宗教、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藝術發展、體育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按班別_組別訂定教學語言_校本課程
數學(中一至中三)*,<br>科學(中一及中二;中三:物理、化學、生物)*;<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公民、經濟與社會科(中一至中二)、歷史(中一及中三)、地理(中二至中三)
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及二,物理*、化學*、生物*<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生物、歷史、化學、經濟
著意提升學生兩文三語。外籍英語老師帶領多樣化學習活動。部分科目安排學生以英語學習特定課題,透過「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拓闊學生英語學習環境。舉辦英語周、中國文化活動及普通話日,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香港校際朗誦節、徵文比賽、故事演講比賽。學生積極參與校外語文活動,獲由大公文匯及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合辦的「理文盃」第三屆中國文化和旅遊知識競賽中,初中及高中兩組各於個人組和團體賽中奪得2亞及2季軍;為香港學校朗誦節獎台常客,在第七十五屆香港學校朗誦節(2024)中屢獲殊榮,共獲2冠、8亞、3季及多個優良和良好獎狀;學生在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主辦之「中學生讀書交流活動香港區讀書隨筆寫作比賽」獲高中組特等獎。
全年學業成績評核根據學生統測、考試及其他學習活動表現釐訂;強調多元化評估,除一般紙筆測考,亦著重學生家課、專題報告、校外考察、口述匯報、閱讀報告等表現,強調持續性評估及促進學習評估活動;特為中一學生舉辦測考溫習班。
根據2020年重點視學報告顯示,學校能善用既有機制,有系統地統籌和策劃支援學生在家學習及發展的措施和復課後的跟進工作,並適時檢視和調整各項措施,頗具自評精神。停課期間,學校除了繼續因應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提供支援外,也逐步推展網上學與教,以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校推行各項拔尖保底措施,為高中學生安排科本補課,備戰公開試;又為初中學生設功課輔導班、暑期啟導班,令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生活。
申請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甄選準則為﹕
1. 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50%)。
2. 操行、課外活動、服務、獎項、面試表現及其他(50%)。
暑假舉辦為期兩星期的中學生活適應課程、英語銜接課程、暑期英語數學及科學拔尖班、趣味運動課、英語演說,裝備中一新生適應未來學習;亦為新來港學童舉辦「我的新天地–暑期篇」,讓學生盡快適應本地生活。為中一新生家長舉行家長日,講述學校發展及對學生期望;又為新生家長舉辦IT工作坊,配合學校資訊科技教育。以學生能力水平分班,安排第九節自習課,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又設拔尖保底課程及測考前溫習班,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開學後,舉辦中一迎新會及「週會及集隊禮儀」德育課,配合德育培訓營,提升學生溝通能力、抗逆力及社交技巧;為中一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安排所有初中學生參加急救課程,提高學生應變能力。
其他資料
本校為佛教團體所辦,以佛陀精神為辦學宗旨,秉承校訓「明智顯悲」,提供優質教育,致力培育學生終身學習,全人發展。
1. 學校獲教育局邀請擔任2013「訓育及輔導工作巡禮」 — 「中、小學教師交流日」演講嘉賓;2014年獲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邀請作推行生命心靈教育心得分享。
2. 學校繼續舉辦「上學威龍獎勵計劃」,肯定學生正確行為,鼓勵學生挑戰自我,投入校園生活。2023/24年共收讚賞紙2615張。98.9%以上學生獲「上學威龍」獎勵印;全校學生出席率及準時率分別為96.8%及99.2%。
3. 學校校風純樸,學生的校服儀表、準時勤到、集會禮儀皆有良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