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背景
地区
观塘区
宗教
無宗教
就读学生性别
男女
创校年份
1987
学校费用
资助种类
资助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340 |
中五 | $340 |
中六 | $340 |
学校设施
学校师资
已接受师资培训人数百分率 | 88% |
学士人数百分率 | 100% |
硕士、博士或以上人数百分率 | 39% |
特殊教育培训人数百分率 | 46% |
教师年资0至4年百分率 | 34% |
教师年资5至9年百分率 | 3% |
教师年资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63% |
学生班级
班级 | 班数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总数 | 24 |
班级 | 班数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总数 | 24 |
语文及教学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以中文为教学语言
中国语文、中国历史、普通话、地理*、公民、经济与社会*(中一、中二)、数学*、历史*(中三)、科学*(中三)、校本课程(初阶经济学*、会计与商业管理*)(中三)、资讯科技*(中三)、视觉艺术*、设计与科技*、家政*、音乐*、体育*、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
中国语文、中史、数学、数学(延伸部分单元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化学、物理、生物、企业、会计及财务概论、地理、历史、经济、资讯及通讯科技、旅游与款待、体育、视觉艺术、音乐欣赏、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以英文为教学语言
科学(中一、中二)、资讯科技科(中一、中二)
英国语文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按班别_组别订定教学语言_校本课程
公民、经济与社会(中一、中二)*、数学*、地理*、历史*(中三)、科学*(中三)、校本课程(初阶经济学*、会计与商业管理*)(中三)、资讯科技*(中三)
-
2025/26学年拟开设科目, 以中文为教学语言
中国语文、中国历史、普通话、地理*、公民、经济与社会*(中一、中二)、数学*、历史*(中三)、科学*(中三)、校本课程(初阶经济学*、会计与商业管理*)(中三)、资讯科技*(中三)、视觉艺术*、设计与科技*、家政*、音乐*、体育*、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
中国语文、中史、数学、数学(延伸部分单元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化学、物理、生物、企业、会计及财务概论、地理、历史、经济、资讯及通讯科技、旅游与款待、体育、视觉艺术、音乐欣赏、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科学(中一、中二)、资讯科技科(中一、中二)
英国语文
2025/26学年拟开设科目, 按班别_组别订定教学语言_校本课程
公民、经济与社会(中一、中二)*、数学*、地理*、历史*(中三)、科学*(中三)、校本课程(初阶经济学*、会计与商业管理*)(中三)、资讯科技*(中三)
-
重视“两文三语”的学习氛围。透过多元化的活动,例如推行每周一天的英语日、主题性的英语周、英语阅读及朗读计划、成立英语大使、张贴英语字咭、名人名言等,提升同学对英语的兴趣。为加强学生英语自学的能力,校董会更资助成立设施完备的英语学习中心。各学科亦透过不同形式的英语延展学习,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中文科著意提升同学的写作及演说能力。普通话纳入正规课程施教,更举行普通话日,增加学生运用普通话交流的机会。
每年设第一及第二学期考试,作多元及持续评估。
重视学生两文三语能力培训。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学。著重均衡而全面的学习,文、理、商、科技兼重。初中积极发展校本课程:初阶经济学(中三)及会计与商业管理(中三)等。各科因应学生情况及社会需要,每年重新修订教学重点、策略及设计配套如工作纸、网上自学及讨论。重视老师专业发展,致力推行课堂研究,共同备课,互相观课,跨科协作及跨校(本港及外地)教学分享。
申请入学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学位申请。本校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统一派位(适用于2025 年9月升读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学位收生准则:成绩30%、面试25%、操行25%、课外活动及服务合占10%,另奖项及特长各占5%。
七月中旬向中一新生及家长简介学校;八月下旬举行中一衔接课程,学生及家长均须出席。随即展开中、英、数预修课程,并邀请团队训练导师教授团队精神的重要。
举办不同形式讲座,例如: 参观食物工场等活动,提醒同学注意食物营养,加强学生对个人卫生的意识。
其他资料
秉承校训“恒德弘毅”的精神,提供全面、优质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学习并持之以恒;培养良好品德及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对社会及国家的承担。
校风淳朴,师生关系良好。重视培养学生品德及公民意识;实施双班主任制,加强对学生照顾、培养良好班风及归属感;提供拓阔视野、参观、交流及服务的机会,建立自信积极的态度。由品学兼优的同学担任学生领袖工作,树立模范。又设立多个奖励计划,并设课后自修室,供学生温习。校董会及家长教师会均成立奖学金,奖励在品学各方面有优异表现的学生。建立健康校园,提高同学对身心灵健康和环保的关注。近年设立“德才计划”以巩固学生的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