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背景
地区
观塘区
宗教
基督教
就读学生性别
男女
创校年份
2003
学校费用
资助种类
直资
中一 | $25900 |
中二 | $25900 |
中三 | $25900 |
中四 | $25900 |
中五 | $25900 |
中六 | $25900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学校设施
学校师资
已接受师资培训人数百分率 | 88% |
学士人数百分率 | 100% |
硕士、博士或以上人数百分率 | 52% |
特殊教育培训人数百分率 | 21% |
教师年资0至4年百分率 | 36% |
教师年资5至9年百分率 | 10% |
教师年资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54% |
学生班级
班级 | 班数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总数 | 24 |
班级 | 班数 |
---|---|
中一 | 4 |
中二 | 4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总数 | 24 |
语文及教学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以中文为教学语言
中国语文、普通话(中一及中二级)、中国历史、视觉艺术、音乐、体育、圣经、生活与社会
中国语文、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中国历史、旅游及款待、视觉艺术、音乐、体育、德育、应用学习 (西式食品制作,航空学)(中四级)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以英文为教学语言
英国语文、数学、资讯科技、地理、历史、综合科学、跨学科英语(中一级)、STEAM(中一及中二级)、基础商业(中三级)、宗教研究(非华语学生)
英国语文、数学、数学延伸部分(单元一及单元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经济、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资讯及通讯科技、历史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按班别_组别订定教学语言_校本课程
-
2025/26学年拟开设科目, 以中文为教学语言
中国语文、普通话(中一及中二级)、中国历史、视觉艺术、音乐、体育、圣经、公民、经济与社会
中国语文、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中国历史、旅游及款待、视觉艺术、音乐、体育、德育、应用学习 (西式食品制作,航空学)(中四及中五级)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英国语文、数学、资讯科技、地理、历史、综合科学、跨学科英语(中一级)、STEAM(中一及中二级)、基础商业(中三级)、宗教研究(非华语学生)
英国语文、数学、数学延伸部分(单元一及单元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经济、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资讯及通讯科技、历史
2025/26学年拟开设科目, 按班别_组别订定教学语言_校本课程
-
-
以英语授课(EMI),并设拔尖补底班。初中英语课以小班教学,以增加学习效能。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估,在每科推行多元化及进展性评估,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知道学习进程及需要改善的地方,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努力不断的学习及改进。
1. 追求卓越学业成就:研发创新教学,如“学思达”、“正向管教”,引导学生自学,追求卓越成绩;
2. 注重学生全人发展:培育学生作谦逊无私的领袖,建立互相尊重与共融的学习环境;
3. 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透过招收非华语学生、接待来自奥地利,意大利及德国交流生、举办国际文化周、各地游学团等活动,为学生建立国际交流网络;
4. 推行STEAM教育及推广绿色校园文化:把STEAM的学习元素带入校园,培育学生以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创意,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推广绿色校园的文化,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以行动回馈社会;
5. 全校推行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计划人生的方向。
申请入学
本校不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统一派位(适用于2025 年9月升读中一)。本校自行收取所有学生,并于2024年10月中开始接受申请。
收生准则:学业成绩50%,操行20%,面试20%,家长支援10%。
致力帮助小学毕业生(特别是中文小学毕业生)衔接本校的英中课程,内容包括:
1. 模拟课程:全体中一学生参加一星期的“模拟课程”(Bridging Programme),依照平日学校上课形式进行早会、上课及每天的课后检讨,并设最佳上课表现学生奖项。
2. 英语环境:“模拟课程”内容包括进行不同的学科简介及学习技巧,所有集会及课堂活动俱以英语进行。其中英语科由“以英语为母语教师”(NET)任教。
3. 家长迎新:学校亦为中一学生家长举行“迎新日”,向家长介绍学生于中一期间学习内容,并解释家长可以如何配合。
其他资料
藉著圣经真理,透过实践爱的教育,建立充满创意、积极进取、关怀互信的校园,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社群关系,发挥独特潜质,在学识、品德、情意方面成长,成为负责任、情理兼备、胸襟广阔、追求卓越的青年人。
本校采用训辅合一的模式,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帮助学生成长,同时亦致力家校合作,改正学生行为。另设“自励计划”,让学生有计划地自我改进,将功补过。本校鼓励学生藉服务别人,以达成自我成长。推行“一人一职”及义工计划,借此鼓励同学服务别人,培育关心别人及贡献社会的领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