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背景
地区
九龙城区
宗教
無宗教
就读学生性别
男女
创校年份
1960
学校费用
资助种类
官立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中一 | - |
中二 | - |
中三 | - |
中四 | - |
中五 | - |
中六 | - |
学校设施
学校师资
已接受师资培训人数百分率 | 83% |
学士人数百分率 | 94% |
硕士、博士或以上人数百分率 | 38% |
特殊教育培训人数百分率 | 57% |
教师年资0至4年百分率 | 15% |
教师年资5至9年百分率 | 13% |
教师年资10年或以上百分率 | 72% |
学生班级
班级 | 班数 |
---|---|
中一 | 3 |
中二 | 3 |
中三 | 4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总数 | 22 |
班级 | 班数 |
---|---|
中一 | 3 |
中二 | 3 |
中三 | 3 |
中四 | 4 |
中五 | 4 |
中六 | 4 |
总数 | 21 |
语文及教学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以中文为教学语言
中国语文、中史、电脑、设计与科技、地理、历史(中一至中二)、“公民、经济与社会”(中一)、生活与社会(中二至中三)、音乐*、普通话(中一至中二)、体育、科技与生活*(中一至中二)、视觉艺术*
中国语文、数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美学教育、生物、“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化学、中史、经济、地理、资讯及通讯科技、数学延伸部份单元一、物理、体育、旅游与款待、视觉艺术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以英文为教学语言
英国语文
英国语文
2024/25学年开设科目, 按班别_组别订定教学语言_校本课程
数学、科学
按学生需要开设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科目、跨课程语文学习和跨课程阅读<br>应用学习:本校提供双模式应用学习课程。“模式二”为中四及中五学生开设“酒店营运”和“甜品及咖啡店营运”应用学习课程。“模式一”让中五至中六学生根据其兴趣修读由认可机构所提供的应用学习课程,例如实用心理学、美容学基础等。此外,本校与职业训练局合作,为高中同学提供“职专文凭(高中课程)”,完成及达标后可得到资历架构第四级资格。
2025/26学年拟开设科目, 以中文为教学语言
中国语文、中史、电脑、设计与科技、地理、历史(中一至中三)、“公民、经济与社会”(中一至中二)、生活与社会(中三)、音乐*、普通话(中一至中二)、体育、科技与生活*(中一至中二)、视觉艺术*
中国语文、数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美学教育、生物、“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化学、中史、经济、地理、资讯及通讯科技、数学延伸部份单元一、物理、体育、旅游与款待、视觉艺术
2025/26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英国语文
英国语文
2025/26学年拟开设科目, 按班别_组别订定教学语言_校本课程
数学、科学
按学生需要开设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科目、跨课程语文学习和跨课程阅读<br>应用学习:本校提供双模式应用学习课程。“模式二”为中四及中五学生开设“酒店营运”和“甜品及咖啡店营运”应用学习课程。“模式一”让中五至中六学生根据其兴趣修读由认可机构所提供的应用学习课程,例如实用心理学、美容学基础等。此外,本校与职业训练局合作,为高中同学提供“职专文凭(高中课程)”,完成及达标后可得到资历架构第四级资格。
按照微调中学教学语言政策,会为适应较快的学生开设以英语授课之科目。另外,为培训学生掌握两文三语能力,本校开设中、英文辅导班及增润班,并举办英文周及阅读奖励计划等活动。
每学年共有两次考试、两次统一测验及各科持续性评估。
强调学生全人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业和纪律表现,训练自学及共通能力。
各科因应学生能力及需要而设计或调适课程,并设学业促进及事务组,推展学务。
同时为提高学习风气及两文三语的水平,本校推行“广泛阅读计划”,并设早读时间。
申请入学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学位申请。本校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统一派位(适用于2025 年9月升读中一)。学业成绩40%;操行及态度30%;面试表现20%;课外活动及其他10%。
为中一级新生举办暑期衔接课程、迎新日、青苗营及新生家长分享会。本校透过早会分享、班主任课及兴趣班等多元方式,增强学生对身体及精神健康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积极正面的健康生活习惯。此外,本校已参加健康校园计划,举行多元化活动,旨在加强学生抗拒毒品诱惑的决心,同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抗逆力。
其他资料
本校致力提供均衡的优质教育,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个人潜能,达至五育并重;亦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多角度的创意思维及正面的人生观,以面对各种挑战,从而迈向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成为负责任,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国民。
本校校风纯朴,纪律严明,同学皆以承担责任、律己敬人为己任。各科组通力合作,举办多种活动如网上自学、访问、交流、敬师爱生及自律助人活动,营造关爱文化,推动学生发挥自重重人精神,回馈社会,关爱社群,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成为一个勇于拓展、敢于承担的良好公民。整体学校气氛充满和谐喜悦,洋溢一片关爱友好的欢欣之情。